开学季,是广大家长“大出血”的日子,各种花钱的项目应接不暇。而让家长们的钱包不断变瘪的,家委会绝对是“大功臣”之一。
这不,某小学一年级某班级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:
开学第二天,一位家委会在家长群里发信息,经家委会商议,以及多数投票支持,决定以班级的形式送2个小蜜蜂给老师。
一听说要送东西给老师,很多家长不乐意了,纷纷质疑:谁想送就自己送,为什么要以班级名义送?还搞什么少数服从多数;小蜜蜂不是学校配的吗,怎么还要额外买;不是有规定说不能送了吗?你们真是太闲了……
那名家委还在那里辩解,称学校配的小蜜蜂质量不行,所以才要买;(虽然有文件说不能送东西),只要是大家集体买的,就没问题。
这下,家长们也不再顾及家委们的脸面了,更直接的表示反对,指责他们“闲得蛋疼”,学校有关于不许送礼的通知还顶风作案……甚至有家长不耐烦的问:昨天要买空调、洗窗帘,今天又要买小蜜蜂,你们到底想怎样?
见家长们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强烈,收钱送东西给老师肯定行不通了,家委也破防了,不再辩解、坚持,甩下一句“那就直接不送,要送的自己送就行”,然后就隐遁了。
家委会,本应该是架设在学校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,以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、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,但是近年来,家委会各种“骚操作”不断,已经畸变麻烦的制造者,如:巧立名目,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,给老师送礼;家委会班子私下占用班费聚餐;老师在安排座位、评荣誉时,偏向家委的孩子……
弄得是怨声载道,不仅把家委会本身的名声搞臭了,成为人人喊打的“过街老鼠”,也加剧了家校矛盾,导致学校、老师的公信力严重丧失,以至于被要求做什么事情时,很多家长会本能的质疑:又想耍什么花样?
家委会的种种乱象,说到底是校方监管的缺失,甚至很多时候是校方有意为之。
本来,小蜜蜂、粉笔、教鞭等物品属于学校公共经费的覆盖范围,一些学校为了“开源节流”,放任家委会让家长们“众筹”购买。打扫卫生、站岗执勤等,明明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或者学校分内的事情,为了省事或给自己班级争荣誉,老师放任家委会以“为了孩子好”的名义发动家长“自愿”,哪个家长不“自愿”,立刻进行道德绑架,指责反对的家长“不配合教育”。节假日,家委会让家长们出钱给老师买礼物,很多老师明明是知道的,却没有制止,然后心安理得收下礼物,当受到投诉举报时,一句“不知情,家委会干的”,把锅甩得干干净净……
讲到底,现在家委会之所以“破事”那么多,为人所诟病,根源在于权责边界模糊,监管缺位。
本来,家委会是没什么权力的,可由于部分学校的管理者以及老师为了“省事”,或者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,便把一些属于学校、老师的本职工作任务,通过家委会转嫁给家长,并且还放权给家委会,让家委们更好的道德绑架家长,方便他们给那些不参与、反对的家长扣帽子,于是家委会便畸变为让家长们敢怒不敢言的“东厂”、“西厂”。
要想消除家委会的种种乱象,恢复其家校沟通的桥梁的本义,除了要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管,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加强自律,明确学校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权责边界,不给家委会模糊操作的空间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对于此事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留言评论。
炒股配资平台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